典故类成语
坦腹东床
成语出处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家诸郎,亦皆可嘉,闻来觅婿,或自矜持,唯有一郎在东床上,坦腹卧,如不闻。”
成语典故
东晋时期,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,太尉郗鉴很器重他,想把女儿嫁给他,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。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,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,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。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袒腹的就是王羲之。
素丝羔羊
出自于《诗经·周南·羔羊》。
素丝羔羊(素丝:白丝,比喻廉洁;羔羊皮比喻毫无隐藏)指正直廉洁的官吏。含褒义;在句中一般作宾语。
鸲鹆效言
鸲鹆(qú yù,俗称八哥)这种鸟,出产在南方,当地人用网把它捕捉到并训练它的口舌(教它说话),时间长了,它就会模仿人说话了;但只能模仿几句罢了,一天到晚说的就是那么几句。 蝉在院子里叫,八哥听了讥笑它。蝉对八哥说:“你能说人话,很好,可是你自己要说的话却未曾说出来,哪能像我这样自己表示自己的意图啊!”八哥听了低下了头,非常惭愧,终生再也不模仿人说话了。
[寓意] 不可空有高超的本领,还要学会独立思考,不能一味的模仿别人,要勇于表明自己的观点。
荆山之玉
例如在《与杨德祖书》中就有“当此之时,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,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。”的描述,这进一步证明了灵蛇之珠在古代文学中的广泛应用和认可。
灵蛇之珠不仅象征着无价之宝,也代表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,是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珍贵事物和人才的高度赞誉
荆山之玉,比喻极珍贵的东西
比喻类成语
海晏河清
晏:平静。黄河水清了,大海没有浪了。比喻天下太平
近义词:太平盛世、国泰民安、安居乐业
反义次:兵荒马乱
山童石烂
- 指山无草木,石头腐烂,比喻不可能有的现象。或是比喻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常理。
- 出自宋刘昌诗《芦浦笔记欢会誓》:“山童石烂,言则可诞;山崇石坚,此言不愆。
- 童:光秃;如:童山濯濯:没有树木,光秃秃的山,形容山岭贫瘠荒凉,草木不生。
- 头童齿豁:头顶秃了,牙齿缺了,形容人衰老的状态。
- 「童,男有罪曰奴,奴曰童,女曰妾。」
- 未成年的仆役。如:「书童」、「家童」。通「僮」。
描写类成语
栉风沐雨
栉:音zhi第四声;栉:梳头发;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
近义词:筚路蓝缕
春树暮云
暮:黄昏。指看到春树、暮云,思念之情油然而生。表示思念远方的朋友。
近义词:睹物思人
出处唐·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
白也诗无敌,飘然思不群。
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
渭北春天树,江东日暮云。
何时一樽酒,重与细论文?
运用示例:
南宋·赵汝腾《怀史计使》:“不到天风海涛地,空吟春树暮云诗。”
明·胡俨《黄少保用杨少傅韵亦以诗惠酒肴赋答》:“空梁残月梦,春树暮云思。”
目不窥园
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,不为外事分心。形容专心致志,埋头苦读。
【出自】: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帏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有凤来仪
有奇异美丽的神乌凤凰来相配,形容极为高贵、神奇和绝妙,指古时吉祥的征兆。
【出处】《尚书·益稷》:下管鼗鼓,合止柷敔,笙镛以间。鸟兽跄跄;箫韶九成, 凤皇来仪。夔日:“於!予击石拊石,百兽率舞。 “栽下梧桐树,自有凤来仪”
比喻做好了事情的提前准备,好事自然也就来了,同时也是寄托人们对美好愿望 的向往。
一个地区创造好了经济发展的条件,就自然而然有大客户前来投资洽谈,创造更 大经济效益! 比喻创造条件,引进人才。同时还可以比喻创造好条件
形容类成语
不刊之论
刊:削除。指正确的、不可修改的言论
三鹿郡公
形容人的粗心大意。出自《云仙杂志·三鹿郡公》引《幽燕记》
成语出处
唐·冯贽《云仙杂志·三鹿郡公》引《幽燕记》:“袁利见为性顽犷,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,盖讥其太粗疎也。 三鹿:合起来是“麤”(粗)字。
穷兵黩武
意为竭尽所有的兵力,任意发动战争(穷:用尽。穷兵:用尽所有兵力。黩:轻率。黩武:滥用武力)
赞美类成语
风举云摇
凭借风云飞腾而上。亦比喻飞黄腾达。
【近义词】扶摇直上
【例子】祝各位兄弟姐妹风举云摇,鹏程万里。
云程发轫
云程:青云万里的路程;发轫:启车行进,比喻事业的开端。
成语出处
战国·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朝发轫于苍梧兮,夕余至乎县圃。”
作谓语;祝人前程远大的颂辞。
示例
《幼学琼林·人事》:“贺入学,曰云程发轫。”(髪)
咄嗟立办
形容时间短,比喻马上就办到。这个成语出自南朝·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,原文中写道:“石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。”
- 咄duō 〔~~〕表示惊怪,如“~~怪事。”表示呵叱:“~!你这光棍!那么简单”。
- 嗟jiē 歎。表示感傷、哀痛的語氣。
- 唐·韓愈〈祭田橫墓文〉:「死者不復生,嗟余去此其從誰!」
- 唐·張籍〈西州〉詩:「嗟我五陵間,農者罷耘耕。」
- 咄嗟
- 表示贊美的語氣。霎时
- 顾盼可以荡川岳,咄嗟可以降雷雨。
劝诫类成语
兼听则明
“兼听则明”意为只有听取多方面意见,全面了解情况,才能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,才能正确认识事物。多用于领导者或领导集团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思,也用于其他人。该成语在句中多作分句,也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。常与“偏信则暗”或“偏听则蔽”连用。
惟日孜孜,无敢逸豫
惟”意为只有、仅仅,“日”可理解为每日、天天,“孜孜”则形容勤勉不懈的样子。整句表达了每天都在勤勉努力,不懈怠的意思。 “无敢逸豫”中,“无”即没有,“敢”表示敢于、胆敢,“逸豫”意为安乐、闲适、放纵享乐。整句传达的是不敢有丝毫安逸享乐之心。
惨绿少年惟日孜孜,无敢逸豫,夕惕若厉,无咎,方才妙笔生花、倚马万言
夕惕若厉
朝夕戒惧,如临危境,不敢稍懈。若:如;厉:危。
出处《易·乾》: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君子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,勤奋谨慎;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,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,才能免除灾祸,顺利发展。
倚马万言
倚:靠着。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,文章写的又快又好。
警句类成语
警句类成语是指用来警示人们的成语,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。这类成语常常用于表达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,能够使人们更加明智、理性。例如“不作不死”、“饮鸩止渴”等。
其他
吉光片羽
吉光: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;片羽:一片毛。比喻残存珍贵的文物
近义词:凤毛麟角
耻与哙伍
汉初,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,日夜怨望。有一次,他顺便去看望樊哙,樊哙跪拜送迎。 出来后,韩信笑着说到:“生乃与哙等为伍”。见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。后以“耻与哙伍” 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。
拾人牙慧
(牙慧:牙齿内剔出的余食)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。 [1] 含贬义;在句中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。
出自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殷中军云:‘康伯未得我牙后慧。’
功不唐捐
功不唐捐意思是“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,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,必然是有回报的。玉汝于成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意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,使你成功。现多指逆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。
功不唐捐,玉汝于成,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!
中冓之言 [zhōng gòu zhī yán]
意思是内室的私房话,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。出自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。
《诗经·鄘风·墙有茨》:“中冓之言,不可道也。
袂云汗雨
出自春秋·齐·晏婴《晏子春秋·杂下九》:“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。”
成语故事:战国时期,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,他说道:“临淄有7万户人家,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,地方很富足,街上人很多,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,每人挥一把汗,简直像下雨一样,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?”
明日黄花
明日黄花(明日:重阳节后;黄花:菊花)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,重阳过后,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。比喻迟暮不遇之意,也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。偏正式结构,含贬义;在句中一般作宾语。
不舞之鹤
意思是不舞蹈的鹤;比喻名不副实的人;也用来讥讽人无能
出自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昔羊叔子有鹤善舞,尝向客称之。客试使驱来,氃氋而不肯舞。”
氃氋,读音是tóng méng,汉语词语,意思为毛松散,委顿貌
洪炉点雪
意思是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,马上就会融化。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【作宾语】
例句编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二: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,根气不同,所以出儒入墨,如洪炉点雪
冬日夏云,
意思是冬天的太阳,夏天的云层;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,使人愿意接近。
成语出处
宋·陈恬《程伯淳赞》:“本以正身,惟德温温,如冬之日,如夏之云。”
云霞满纸
形容满眼都是精采的文笔。
石破天惊、云霞满纸
班荆道故
班:铺开。荆:荆条。道:讲,说。故:指过去的事情。在地上铺开荆条,坐在上面共叙情怀。指朋友相遇,共叙旧情。也作“班荆道旧”。
例句
在他乡遇故,班荆道故也是常情。
马齿徒增
出自《谷梁传·僖公二年》
主谓式;作宾语;用于自谦
意思是马的牙齿有多少,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;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,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。
左提右挈
左提右挈,汉语成语,拼音是zuǒ tí yòu qiè,形容相互扶持或从各方面帮助,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。出自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。
即鹿无虞
原意是进山打鹿,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,那是白费气力;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,必定劳而无功。
作宾语;比喻盲目从事,徒劳无功。
示例
今欲凿空寻访水利,所谓即鹿无虞,岂惟徒劳,必大烦忧。 ★宋·苏轼《上神宗皇帝书》 [1]
干霄凌云
高高地耸起,直逼云霄。比喻前程远大,能够迅速成才。
出 处
宋·黄榦《勉斋文集·五·林子至子字序》:“勉乎哉!行将见子干霄凌云,而为栋梁之用。”
蜂虿有毒
- chài 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:~芒(虿的毒刺)。蜂~有毒。
- 亦作’蠭虿有毒’。谓恶物虽小﹐却能害人。
- 出 处
- 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君其无谓邾小,蜂虿有毒,而况国乎?”
咏絮之才
意思是用来赞许能赋诗的女子。
出自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俄而雪骤,公欣然曰:‘白雪纷纷何所似?’兄子胡儿曰:‘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’兄女曰:‘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’公大笑乐。” [1]
咏絮之才,林下之风
林下之风”同样是赞谢道韫,林下指幽僻之境,风指风度。意即女子态度娴雅、举止大方。
安步当车
安:安详从容;不慌不忙。步:步行;当:代替。
意思是指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,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,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苦生活;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。
安土重迁
解释 安:习惯于;满意于;重:重视;不轻易。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
出处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
嗷嗷待哺
意思是哀号着等待喂养,比喻饥饿时渴望得到食物的情景,多形容灾民饥饿的惨状。 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。嗷嗷:哀号声。哺:喂养。
【近义词】饥寒交迫、啼饥号寒
不胫而走
不胫而走,形容没有腿却能跑,多指消息无声地散播。
不稂不莠
稂(láng):狼尾草;莠(yǒu):狗尾草。意思是禾苗中无野草,后比喻人不成才,没出息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大田》。
不落窠臼
意为不落俗套,有独创风格(多用于形容文章或艺术作品)。
不瘟不火
不瘟不火:指戏曲不沉闷乏 味,也不急促,恰到好处。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,也不火爆。
不温不火:意思是不冷淡也不火爆,形容平淡适中 。
不愠不火:意思是指说话做事态度适中,分寸得当。
城下之盟
指在敌军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。
也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。
曾几何时
曾:曾经;几何:多少;时:时间。才过了多少时间。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。
大而无当
dàng 当:底、边际。原指说话夸大没有边际。后用来表示虽然大;但不适用
例子 订计划要切合实际,不要大而无当。
蔚为大观
解释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;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。蔚为:草木茂盛;大观:盛大的景象。
出处 清 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:“余藩吴时,复加修治,增设台榭,蔚成大观。”
例子 乡村风景,甚觉宜人,野外花园,殊有清趣,树木蔚为大观。(鲁迅《两地书》五一)
辨析 蔚为大观和“洋洋大观”;都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;但蔚为大观偏重于“美好、盛大”;“洋洋大观”偏重于“美好、众多”。
以耳代目
意思是用耳朵来代替眼睛。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,光听信别人说的
以邻为壑
原义是拿邻国当做大水坑,把本国的洪水排到邻国去(壑:深沟;深坑)。 后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,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;在句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【近义词】嫁祸于人
仰事俯畜
解释 上要侍奉父母,下要养活妻儿。泛指维持一家生活。
出处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是故明君制民之产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。”
空穴来风,
穴:洞。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,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,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,也比喻传言不是没有根据。 由于广泛的误用,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。
求全责备
指苛责别人,要求完美无缺。
【近义词】吹毛求疵、洗垢求瘢
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示例
1、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,于初兴之事就这么~?——鲁迅《华盖集·这个与那个》 2、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,对于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,我们不能求全责备。
洗垢求瘢
拼音bān。基本字义是疮痕,疤瘌,斑点:刀瘢。疮瘢。汗瘢。雀瘢
比喻过分挑剔别人的错误
五风十雨
意思是五天刮一次风,十天下一场雨。形容风调雨顺。
杳如黄鹤
杳:无影无声;黄鹤: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。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,从此不再回来。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。
【近义词】杳杳无踪 杳无音信
自从他到国外工作后,就杳如黄鹤,连个信息都没有
自怨自艾
解释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yì:割草;改正。
出处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狗尾续貂
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,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。含贬义;在句中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。
该词只能用于自己的身上,是谦词,意思说我看了别人的东西比如文章,我发表点看法,我的话只能是像狗尾巴续在了貂皮上,实在是不好意思,让别人见笑了。
众口铄金
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。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。也比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。
暴戾恣睢
【解释】暴戾:凶恶、残暴;恣睢:任意做坏事。形容凶残横暴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
【出处】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暴戾恣雎,聚党数千人,横行天下
陈言务去
意思是陈旧的言词一定要去掉;指写作时要排除陈旧的东西,努力创造、革新。
高屋建瓴
释义 建:倾倒。瓴líng:盛水的瓶子。在高高的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。形容居高临下,不可阻挡的形势。
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,了解透彻
近义词:高瞻远瞩
管窥蠡测
解释 蠡:贝壳做的瓢。从竹管里看天;用瓢测量海水。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、片面;见识肤浅。
出处 汉 东方朔《答客难》:“以管窥天,以蠡测海,以筳撞钟,岂能通其条贯,考其文理,发其音声哉。”
例子 我们万不可凭管窥蠡测的调查了解,就下结论和发议论。
近义词:坐井观天、管中窥豹
放浪形骸
释义 放浪:放纵。形骸:形体。行为放纵,不受世俗礼节拘束。
粉墨登场
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。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,登上政治舞台。
功败垂成
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遇到了失败;多用于形容事业将要成功时失败,含有惋惜之意
苦心孤诣
苦心:刻苦用心;孤诣: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。指煞费苦心地钻研,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至高境界。
哀梨蒸食
解释 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烝食不?’”
例子 这年头大有“哀梨蒸食”的人在
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识货。
感情 哀梨蒸食是贬义词。
近义词 焚琴煮鹤
菽水之欢
解释 菽:豆类的总称;菽水:指普通的饮食。指供养父母,使父母欢乐。
出处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:“啜菽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”
例子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蔡宅祝寿》:“入则孝,出则弟,怎离白发之双亲?到不如尽菽水之欢。”
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奉养父母。
堕高堙庳
huī gāo yīn bēi
堕高堙庳,堕:通“隳”,毁坏;堙:堵塞;庳:低处,指沼泽。削平高丘,填塞洼地。指治理水土。
狼狈为奸
狈:传说中是一种野兽,前腿特别短,走路时要趴在狼身上,没有狼,它就不能行动。狈比狼狡猾十倍。狼群遇到没法解决的问题,就会向狈请教。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。奸:邪恶。比喻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干坏事。
没齿难忘
没,终,尽;齿,指年龄。 终身不能忘记。
不矜不伐
意思是不自以为了不起,不为自己吹嘘。形容为人谦逊。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。
叶公好龙
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它,甚至畏惧它
弹冠相庆
弹冠:掸去帽子上的尘土,准备做官。成语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,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;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;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的样子。其结构为偏正式,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,含贬义。
宋·苏洵《管仲论》:“一日无仲;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。”
额手称庆
把手放在额上,表示庆幸。形容高兴和喜悦。多指走出困境和不快的放松心情,多指令人称快的事,多为褒义。
焚膏继晷
焚:点燃,晷隐gui第三声:日影;意思是点燃灯来接替日光继续照明,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
兀兀穷年
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。兀兀,用心劳苦的样子。穷年,终年、一年到头
出处
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