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文解字
基本字
妾
-
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。 如:「贱妾」。 南朝宋·刘义庆《幽明录·卖胡粉女子》:「妾岂复吝死,乞一临尸尽哀。」 唐·李益〈江南曲〉:「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 。」
-
男子的侧室。
-
有辠女子,給事之得接於君者。从䇂从女。《春秋》云:“女爲人妾。”妾,不娉也
辠
zuì ˋ同“罪”。异体字有 𦤖
(辠)犯灋也。从辛从自,言辠人蹙鼻(皱缩鼻翼。忧愁貌。)苦辛之憂。秦以辠似皇字,改爲罪。徂賄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言自古者以爲鼻字,故从自。
兒
孺子也。从儿,象小兒頭囟未合
囟
xìn
〔~门〕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。亦称“囟脑门儿”、“顶门儿”
𦣻
首本字。
頁
(頁)頭也。从𦣻。从儿。从頁的字都跟人头有关,比如:須,順
竄
窜的繁体
- 躲藏、隱匿。
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「天誘其衷,致罰於楚,而君又竄之。」
- 放置、安置。
《新唐書·卷一九六·隱逸傳·陸龜蒙傳》:「文成,竄稿篋中,或歷年不省,為好事者盜去。」
- 逃走、逃跑。
如:「流竄」、「竄逃」、「抱頭鼠竄」。
冷泠
泠 líng
- 形容词
- 清澈、明净。唐·韩愈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〉:「浩荡英华溢,萧疏物象泠。」
- 声音清越。《文选·陆机·文赋》:「文徽徽以溢目,音泠泠而盈耳。」唐·李郢〈江亭春霁〉诗:「金磬泠泠水南寺,上方僧室翠微连。」
- 清和、柔和。《吕氏春秋·士容论·任地》:「子能使子之野尽为泠风乎?」
- 名词
- 以演戏为职业的人。如:「泠人」。
- 通「伶」。
- 姓。如周代有泠州鸠。
中国最著名的书法和篆刻的出版社 ———— 西泠印社(杭州西湖)
基本部首
厂广宀
- 厂hǎn
- 山邊可以居住人的崖洞。
- 《說文解字·厂部》:「厂,山石之厓巖,人可居。」
- 清·段玉裁·注:「厓,山邊也;巖者,厓也;人可居者,謂其下可居也。」
- 广yǎn
- 依山崖建造的房屋。《説文•广部》:“广,因广為屋,象對刺高屋之形。”宋李誡《營造法式•總釋上•宫》:“因巖成室謂之广。
- 宀mián
- 交覆深屋也。象形。凡宀之屬皆从宀。
汉字字根
鬲䰜
- lì鬲䰜本一字。鬲專象器形。故其屬多謂器。䰜兼象孰餁之气。故其屬皆謂孰餁。凡䰜之屬皆从䰜。
- 𩰫,秦名土釜曰𩰫(鍋)。
- 鬴(釜)
- 䰝(甑)
- 𩰾(沸)
- 䰞(煮)、𩱦(炒)、鬻(粥)、𩱍(糊)、𩱓(餌),粉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鬲gé
- 〔~津河〕古水名,即今漳卫新河,是中国河北、山东两省的界河。
- 通“膈”。横隔膜
尔雅
释亲
- 父之考为王父,父之妣为王母
- 尊人。对他人或自己父母的敬称。
碑文
- 游泮:古代学宫前有泮水,故称学宫为泮宫。 明清时期,儒生经考试考取进入府、州、县学为生员,谓之“游泮”。
- 采芹:指入学,或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。《诗经》里有“思乐泮水,薄采其芹”的句子。古时学宫有泮水,入学则可采水中的芹菜做菜,所以称入学为“采芹”。
- 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。在古代,父母去世后,子女需要守丧三年,期满后除去丧服,称为服阕。—— 服阕入都至桂垣而疾革
- 疾革,指病情危急,出自《礼记·檀弓下》
- 天胡不吊亦昊天不吊。意思是指苍天不怜悯保佑。后以之为哀悼死者之辞
- 入室,觉伊不见,室冷帏空。天胡不吊,厄我至此
- [译文]:进屋里,感觉她已经不在了,整间屋子凄冷,床上空空。上天为什么不可怜慰问我,而要使我困苦到这样的地步呢!
- 得年四十有八,君多隐德,其后必昌。
- 五次应乡试荐而不售。“荐而不售”是指多次被推荐但未能被录取的情况。
咬文嚼字
惓
- juàn
- 病危:“患至而后忧之,是犹病者已~而索良医也。”
- 古同“倦”,疲乏:“勇猛精进,志愿无~。”
- quán
- 〔~~〕恳切诚挚,如“三秋不见每~~,握手山林复怅然。”
- 惓望(诚恳希望);惓惓(恳切貌);惓恳(恳切)
- 备荷诸公款待殷勒,宾主言欢,礼隆情洽,私怀惓惓,感何可忘
纤秾
xiān nóng
- 纤细和丰腴。
- 盛美貌。———— 唐 陈鸿 《长恨歌传》:“鬓发腻理,纤穠中度,举止闲冶,如 汉武帝 李夫人 。”
- 指富丽优美的文艺风格。唐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》有”纤秾”之品。 ———— 宋 苏轼 《书后》:“ 李 杜 之后,诗人继作,虽间有远韵,而才不逮意,独 韦应物 、 柳宗元 发纤穠於简古,寄至味於澹泊,非馀子所及也。”
- 指浮华的风格。
- 秾纤得衷,短修合度
纤
- (繁体字纖)xiān
- 细小:~人(卑鄙的小人)。~介(细微,细小。亦作“纤芥”)。~手(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)。~尘。~~秀。~弱。~毫。~悉(细致而详尽)。~度(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)。
- 吝啬:~啬。
- (繁体字縴)qiàn
- 拉船前进的绳子:~夫(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的人)。
秾 nóng
-
(1) (形声。从禾,农声。本义:花木繁盛的样子)
-
(2) 同本义 [luxuriant]
秾,花木厚。——《广韵》
一枝秾艳露凝香,云雨巫山枉断肠。——唐· 李白《清平调》
-
(3) 又如:秾李(繁盛的李花);秾秀(繁花);秾花(盛开的花);秾华(繁盛艳丽的花朵);秾密(花木繁多茂密);秾茂(繁盛浓密);秾繁(浓密繁盛)
-
(4) 艳丽;华丽
看婿颜美玉,妇色秾桃。——明· 杨珽《龙膏记·偿缘》
-
(5) 又如:秾秀(艳丽秀美);秾纤(艳丽纤巧);秾丽(艳丽);秾致(浓艳致密);秾秾(艳美的样子);秾饰(浓妆;盛装);秾桃(艳美的桃花);秾李(华美的李花);秾花(美艳丰腴)
-
(6) 丰硕;丰满;肥大;肥胖
缥缃(縹緗) piǎo xiāng
- 指书卷。缥,淡青色;缃,浅黄色。古时常用淡青﹑浅黄色的丝帛作书囊书衣,因以指代书卷。
缥
- piǎo
- 青白色,淡青。
- 青白色的丝织品:~帙(书衣,亦指书卷)。
- piāo
- 〔~缈〕形容隐隐约约,若有若无,如“虚无~~”。亦作“飘渺”。
- 〔~~〕轻轻飞起来的样子。
萌蘖[méng niè]
萌蘖:萌,生芽、发芽。蘖,指植物长出新芽。喻指事物的开端。
例如: 激扬新文化之波澜,灌溉新思想之萌蘖。
糵 niè
- 生芽的米。
- 酿酒的曲:媒~(喻定计陷害,使别人落下罪名。亦作“媒孽”)。
况味
指境况和情味。这个词汇出自《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》,并且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生活的各种滋味和感受。
在文学作品中,况味常被用来描绘人生的各种境遇和情感体验。例如,冯华在《况味》中写道:“残年况味人参透,只作生离死别忙”,细腻地描绘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和情感。
桴鼓相应
桴鼓相应,汉语成语,拼音是fú gǔ xiāng yìng,意思是用鼓槌打鼓,鼓就响起来;比喻相互应和,配合得很紧密。出自《吕氏春秋·季秋纪·知士》。
白术 bái zhú 白朮
易箦 yì zé
箦,竹席。意思是更换床席,指人将死。这个词语出自《礼记·檀弓上》,讲述的是曾子在病重时坚持更换席子的故事。曾子是一个视守礼法甚于生命的人,即使在病重弥留之际,也坚持更换席子,以符合礼制,最终无憾而终。
他缠绵病榻多年,终于在易箦之际得到了家人的陪伴和安慰。
幢
- 幢 chuáng
名
- (1) (形声。从巾,童声。本义:古时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)
- (2) 垂筒形、饰有羽毛、锦绣的旗帜。古代常在军事指挥、仪仗行列、舞蹈表演中使用
- 如:幢幡(佛前所立的旌旗。后泛指一般旌旗);幢队(行军时,举旗帜作先导的部队);幢牙(军营前饰有羽毛的大旗)
- (3) 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子。书写佛号或经咒于帛上者称经幢,刻于石上者称石幢。
- 如:幢相(佛幢)
- (4)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。百人为幢
- 如:幢主(部队首长)
-
幢 zhuàng
- (1) 愚昧无知
- 是故君先立于仁,则大夫忠而士信,民敦,工璞,商悫,女憧,妇空空。七者,教之志也。——《大戴礼记》
- 又如:幢愚(愚昧);憧憧(憨愚无知的样子)
- 量詞。計算房屋的單位。
- 后妃舟車上形狀像車蓋的帷幔。
- 《隋書·卷一○·禮儀志五》:「其箱飾以翟羽,黃油幢黃裡。」
壸阃
壼
- 古时宫中道路
- 宫中衖谓之壸。——《尔雅》
- 又如:壸术(宫中的巷道)
- 引申指内宫。亦泛指妇女居住的内室
- 至壸以外事绝口不问。——明· 王思任《高妇于节烈传》
- 又如:壸政(宫内事务;家政);壸奥(室内深处。也用以比喻事理深微隐奥的地方。也作壸闱,内宫);壸阁(闺阁;闺房);壸闱(宫闱;闺闱)
- 通 “阃”
二十年深资壶政,持家有度,教女有方。伯道纵无儿,还期谁举齐眉案。
一门内克树坤仪,御下以宽,款宾以礼。安仁伤失偶,何堪学作悼亡词。
- 家政当称“壸政” 家政当称“壸政”
(閫)kǔn
- 门槛,门限:“送迎不越~”。
- 特指城郭的门槛:“~以内者寡人制之,~以外者将军制之”。~外。
- 统兵在外的将军:“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~”。~职。
- 内室,借指妇女:~闱。~奥。~德(借指妇德)。~范。
行商坐贾
“行商”指的是那些没有固定店铺,经常外出进行商品交易的商人,他们通常需要四处奔波,寻找市场和客户。 “坐贾”则是指那些有固定店铺的商人,通常在店铺内进行商品交易,不需要频繁外出。
曾几何时
释义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,即时间没过多久。
宋·王安石《祭盛侍郎文》:“补官扬州,公得谢归。曾几何时,讣者来门。”
悬悦之辰
婚丧喜庆一本通》(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)一书中写道:“女子生日。古代诞生礼俗,生了女孩就在门的右侧挂一幅佩巾——悦,后因称生女为悬悦,女子生日即称为悬悦之辰。”(第336页)其中三处“悦”均为“帨”之误。
帨,读作shuì,指古时的佩巾。古代,孩子一出生,就得向有关人员报告喜讯。这一传递喜讯的过程就被称为报喜礼。据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子生,男子设弧于门左,女子设帨于门右。”这就是最早的报喜礼形式:生男孩在门左挂弓,生女孩在门右挂佩巾。后因此称生男为“设弧”或“悬弧”,称生女为“设帨”或“悬帨”。
后世的报喜礼尽管各地习俗有所不同,但都暗示着人们对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之情。但不能因此把“帨”写成“悦”。
“悦”“帨”相误,当是形近所致。
设棁之辰
设棁之庆
喇嘛王国的覆灭
《黄慕松自拉萨致拉萨噶履政府函》:
致蓠厦衔们函件原文
噶伦诸公助鉴:
福地暂驻,蟾影三圆,备荷诸公款待殷勒,宾主言欢,礼隆情 洽,私怀惓惓,感何可忘。窃以中藏关系历史,自唐以来,已具亲 密,降及元明,益臻良好,至逊清,更形融治。在精神上,内地蒙佛 教之思思;在物质上,西藏受内地无穷资助。西藏屡次事变,内地 耗费无量金钱;牺牲无数骨血,为西藏努力平辞[乱〕造福。如葛尔 弼之击溃准噶尔,福康安之败走廓尔喀,此其荦荦大者。此种事实 尽人皆知,无待赉述。迨及逊清末叶,天祸中国,外患渐臻,西藏与 内地稍有龃龉。但有悠久良好之历史,确实之主权,内而两方人民 依然和好,外而国际视听认为一家,所以西藏之于中国,无论在法 理上、事实上均为不可分离之一部,故达赖喇嘛生前情殷内向, 中土官民亦无外视西藏之心。去年不幸达赖刺嘛國寂,内地官民 同深悲痛,中央政府尤为震悼,以达赖喇嘛保障西陲,功在国家,特 派本使前来册封、致祭,固所以崇德报功、阐扬佛教,亦所以团结内 部、巩固边防。本使才轻任重,戒慎有加,自入藏境后,承军民热烈 欢迎,并见沿途官民希望中藏早日恢复密切关系之诚意,足征民意 所在,前途光明,本使异常欣慰。窃雏册封、致祭,为本使之专贵, 幸蒙当局诸公竭诚相助,仰本使克完使命,尤为感谢。故于原有职 务之外,含西藏民心之望治,当局之热忱,乃不惜以个人之热望,为 政治咨询,冀得藏民之好恶,供中央之采择起见,所以有十月八日 之函询,职是故也。不意奉读十月十七日来函,相〔与〕中藏固有之 良好历史,及现在国际之情形,与中藏现在及将来之需要,颜为抵 触,实非中藏人之幸福。兹事体大,钳〔缄〕默难安,二十四日噶厦 晤谈,所以表示碍难接商之遗恨,盖不忍率尔呈报中央,使内地同 胞闻而失望,遗害中藏大局,此本使区区爱整个中国、爱西藏地方 之心,堪为诸公告者也中央以本使册封之任务既毕,电令归京报 告,行装既备,首途有期。乃拟于朝布达拉山辞行之前日,即十一 月九日午后,辱承诸公过访,盛意挽留,沥肝被胆,恳谈良久。抑承 不弃,对于本使福条利议中藏之个人鄙见,俯加采纳,而以封面 〔函]送达,备提民众会议为请,具见诸公豪杰眼光,菩萨心肠,莫名 钦佩。故不顾个人谫陋,贡誡恳之刍荛,聊以〔中〕友情,藉酬高谊。 奉读远〔还〕云,自未克将国人之愿望,然群众心理渐见曙光,从此 努力不息,凉必有以安慰国人。鸣呼!国际情形变化万端,时事日 亟,贡〔实〕非吾辈所能苟安图存。深望贤达诸公,指导官民,热筹 利害,毋为过高之论,为有利之谋。天之视听,悉本于民,我佛慈 悲,原在普渡。慕松不敵,敬随诸公之后,继续努力,策进中藏和 平。松幸甚,中藏幸甚。临别赠言,不尽依依。专此数请
噶伦诸先生 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
蟾影三圆
“蟾影三圆”是指月亮圆了三次,即过了三个月的时间。在中国文化中,“蟾”通常指代月亮,因此“蟾影三圆”形象地描述了月亮完成三次完整的圆缺变化,大约相当于三个月的时间
荦荦大者
luò luò dà zhě,意思是明显的重大的方面。该成语出自西汉·司马迁的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此其荦荦大者。若至委曲小变,不可胜道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这里只列举了其中明显重大的方面,至于那些细微的变化,则是数不胜数,无法一一详述。
明显重大的方面。
例句
到了今天的二十世纪末,许多冷酷的事实已经出现在人类面前,举其荦荦大者
臻
zhēn
- 至、及、达到。
- 如:「臻于完美」。
- 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𣓨氏》:「时文思索,允臻其极。」
谫
jiǎn
- (1) 浅薄
- 能薄而材谫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- (2) 又如:谫能(浅薄的才能);谫识(识见浅陋);谫智(低下的智力);谫愚(浅薄愚笨)
拉伕
亦作“拉夫”。
- 旧谓抓老百姓充当夫役。
- 引 《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·恩洲社学》:“英 军登陆攻北门外砲臺时,敌军沿途奸淫掳掠、拉夫。”沙汀 《凶手》:“但在十字口的 鼓楼 下面,断腿天兵被几个拉夫的天兵兜围住了。”
- 比喻强邀人做某事。
- 引 邹韬奋 《经历》四五:“不久他在华安保险公司楼上结婚,特约我去观礼,并临时‘拉夫’,要我起来说几句话,这是我第二次和他见面。”茅盾 《夏夜一点钟》:“每次临时拉伕罢,每次得略施外交手腕,几乎连她也会感到兜不转身。”
跋
跋 bá
- 文体的一种。附在正文之后。即后序
-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。——《梦溪笔谈》
- 又如:跋尾(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)
摺
同“折”
讲古张老师
燔
燔 fán
- 焚烧
- “~诗书而明法度”。
- 燔之于四通之衢。——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。注:“焚烧也。”
- 烤肉使熟:~肉。
- 如:燔燎(火把);燔石(焙烧矿石);燔刑(烧人至死的残酷刑罚);燔燃(燃烧);燔销(烧毁)
- 火烧整只的牲畜
孟浪从事
孟浪从事,孟浪:言语轻率不当,处事鲁莽。处事草率,不加思考。
出自: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三卷:“惟心涎重资,计必有好建儿护卫,不敢孟浪从事。”近义词有:草率从事,反义词有:小心谨慎、慎重其事,孟浪从事是贬义成语,可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呼卢喝雉
hū lú hè zhì,意思是泛指赌博
宋·陆游《风顺舟行甚疾戏书》诗:“呼卢喝雉连暮夜,击兔伐狐穷岁年。”
春芜wú
- 土地不耕种而荒废
- 田甚芜,仓甚虚。——《老子》
- 田彼南山,芜秽不治。——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
- 杂乱
- 陆文深而芜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
- 芜音(声音多而杂乱。引申指音律不协畅);芜昧(不明,杂乱不清的样子);芜浅(杂乱浅陋);芜累(文字不够简炼,常有多余重复之处);芜漫(杂乱散漫)
- 丛生的杂草
- 寝兴日已寒,白露生庭芜。——颜延年《秋朝诗》
- 芜没(指杂草丛生,隐没于其中);芜芜(草木茂密繁盛的样子)
- 春芜
- 通常用来形容春天草木茂盛、生机勃勃的景象
- 壮士春芜卧白骨,老夫晨镜悲华颠。- 英勇的战士如今成了春草丛中的白骨,而我这老夫在晨镜前悲叹白发苍苍
老神在在
由闽南话的谚语演化而来的短语,形容一个人非常从容、镇定的状态。
韵目代日
摺
- zhé
- 叠:~叠。~扇。~尺。~刀。
- 用纸叠起来的册子:~子。存~。奏~。手~。
奥区
- 腹地;深处
- 三秦六辅之奥区,五岳四渎之襟带
- 四川天府奥区,物产丰富
- 深奥之处
- 奥
- 含义深,不易理解:深~。~妙。~秘。~旨。
- 室内的西南角,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:堂~。经堂入~。
恝
- jiá 无动于衷;淡然:~置(不在意,置之不理)。~然。
- 桑夏三宿,尚有因缘;周旋九年,宁能恝置
蔡元培殿试
金
古文〕𨤾
臣对臣闻三代盛时,学晐于治,治𠂢于官、官司职业
- 晐gāi
- 本指日光兼覆,引申為賅備;兼備;包容。
- 咸;皆。
- 𠂢
- 水的支流。后作“派”。《説文•𠂢部》:“𠂢,水之衺流别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𠂢與《水部》派音義皆同,派蓋後出耳。”
- 衺。同“邪” 不正也。
蔡东藩-清史通俗演义
缞绖
cuī dié 在古代缞和绖是就是丧带和丧服,缞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,后来渐渐引申出服丧,所以也缞绖也指服丧。
原来象昇新遭父丧,请守制不许,无奈缞绖从戎
薙髮
薙髮(薙发) tì fā 即剃发
岐嶷
- qí nì(又作qí yí),《诗.大雅.生民》:”诞实匍匐,克岐克嶷。”朱熹集传:”岐嶷,峻茂之状。”后多以”岐嶷”形容幼年聪慧。
- 康熙帝幼年岐嶷,哪有不惊异之理
攘臂
- rǎngbì 攘臂,指捋起袖子,露出胳膊表示振奋
捋
- 异体字寽
- luō
- 用手握着条状物,顺着移动、抚摩:~起袖子。~桑叶。
- 用手轻轻摘取:~取。
- lǚ
-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,整理:~胡子。
荊榛
- jīng zhēn 亦作”荆蓁”。泛指丛生灌木,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。
- 足下父子,自辟荊榛,且眷懷勝國,未嘗如吳三桂之僭妄。
- 勝國,指被滅亡的。專用于“勝國”、“勝朝”。
噓已灰之燄,毒瘡痍之民
- 嘘,吹也。叹息。燄,同“焰”。
- 三藩殄滅,中外一家,豪傑失時,必不復思噓已灰之燄,毒瘡痍之民
殄
- tiǎn ◎ 尽,绝:~灭。~歼。暴~天物(任意糟蹋东西)。
懲
- 惩罚、惩戒:指对错误行为进行处罚或警示。
- 例如:“惩恶扬善”(惩罚恶行,奖励善行)。
- 警戒、警惕:指通过某种方式让人吸取教训,避免再犯。
- 例如:“惩前毖后”(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,防止以后再犯)。
- 纠正、弥补:指通过行动来改正或弥补之前的过失或损失。
- 例如:“力惩前创”(用全力来弥补之前的失败或损失)
- 次晨,施瑯定計分攻,力懲前創,懲”的意思是纠正、弥补,即通过努力来弥补之前的失败或教训。
- 部長曾遂道:「施瑯再來,必懲前轍,我軍不如固守為是。
逭 huàn
- 逃避:~暑(避暑)
- 又如:逭署(避署);逭诛(逃避杀头);逭责(逃避责任);逭咎(逃避责任)
- 免除
- 如逭我罪,施材百具,絮衣百领,肯之乎?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- 又如:逭劳(消除疲劳)
- 師冒險無益,勢必回帆收港,而賊又逭誅矣
剋
- 简写做“克”。严格限定期限
- 公乃与克日会战。——《三国志·武帝操》
- 克期置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张嶷传》
- 遂召集諸將剋日出師,一面修好家書,寄與夫人吳氏
頦
- kē 颏,臉的最下部分,在兩腮和嘴的下面。通稱“下巴”、“下巴頦兒”
大漸
- “大渐”是古语,自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,是病危的意思,但现代汉语中已很少使用。
稽顙
- 稽颡,读音qǐsǎng,是一个汉语词汇,释义古代的一种礼节,出处《仪礼·士丧礼》。
- 古代一种跪拜礼﹐屈膝下拜﹐以额触地﹐表示极度的虔诚
擗踴
- pǐ yǒng 1.亦作”擗踊”。 2.擗﹐捶胸;踊﹐以脚顿地。形容极度悲哀。
- 皇次子智親王,稽顙大慟,擗踴無算
擗踊拊心
- pǐ yǒng fǔ xīn
- 释义:擗:以手拍击胸膛。踊:以足顿地。拊:敲击。指捶胸顿足,敲击心口,极尽悲哀。
囈 yì 呓
- 笑。《玉篇•口部》:“囈,笑囈也。”
- 夢話。也指說夢話。《玉篇•口部》:“囈,睡語。”《集韻•祭韻》:“囈,寐聲。
-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,其夫呓语。——清· 林嗣环《秋声诗自序》
糗 qiǔ
- 干粮,炒熟的米或面等。
- 回眾不能抵抗,紛紛潰竄,遺下牲畜糗糧,盡被清兵搬回
- 尴尬或丢脸的事
劄
- zhá 名 旧时的一种公文
- 刻闻上峰将彻底根究,并劄上海道,会商制造局,设法前往捞取矣。——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
讋
- 詟 zhé 恐惧、丧胆。
- 唐·颜师古·注:「詟,失气。」
- 奏悉!所繳鴉片煙土,飭即在虎門外銷毀完案,無庸解送來京,俾沿海居民,及在粤夷人,共見共聞,咸知震讋。
甘結
- 旧时交给官府的一种字据,表示愿意承当某种义务或责任,如果不能履行诺言,甘愿接受处罚。
- 徐佈告各國商人,如願通商,須具甘結,這甘結內,便是:「此後如夾帶鴉片,船貨沒官,人即正法」數語
葸
- xǐ 害怕,畏惧:畏~不前。
- 既有此番舉動,若再示柔弱,則大不可。朕不慮卿等孟浪,但誡卿等不可畏葸
曷勝
- 何胜。用反问语气表示不胜。
- 曷胜憤懑”可以理解为非常愤怒、极度不满的情绪。例如,在面对不公平待遇或不合理要求时,可能会说:“我对此事感到曷胜憤懑。”
- 覽奏,曷勝憤懑。不料琦善怯懦無能,一至於此
賻儀
- 賻 fù
-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
- 赙,以财助丧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- 《仪礼·既夕礼》曰:“知死者赠,知生者赙。”赙,以财物帮助生者,赠,以奠品吊祭死者。
- 虧了個清江知縣吳棠,送他賻儀三百兩,方得發喪還京
鏹
- qiǎng 通“繦”。穿钱的绳子。引申为成串的铜钱。也泛指钱币
- 金银。如:「白镪」。
閭閻
- 里巷内外的门。后多借指里巷。
- 泛指民间。
- 借指平民。
- 闾阎扑地,意思是里巷遍地。形容房屋众多,市集繁华
浃 jiā
- 湿透:汗流~背。
- 通达,理解
- 其所以贯理焉,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,与愚者若一。——《荀子》
- 謂我國家二百餘年深恩厚澤,浹於人心,食毛踐土者
- 整个儿的
- 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
- 又如:浃岁(一整年);浃时(一季);浃月(一个月);浃辰(十二天;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);浃旬(一旬,十天)
- 融洽
- 其岁九月,人吏浃和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新修滕王阁记》
武斷鄉曲
-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。鄉曲,意思是乡里,亦指穷乡僻壤。形容识见寡陋。
- 撫州民李甲,饒英恃財武斷鄉曲,縣莫能制
- 李德成等,皆平日武斷鄉曲,蔑視官長,聚眾滋事之棍徒
兼圻
- jiān qí,清代总督多管辖两省或三省﹐谓之兼圻。如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两省﹐两江总督辖江苏﹑安徽﹑江西三省。
- 裕祿屢任兼圻,非董福祥武員可比,而竟昏憒乃爾
獮薙
- 狝薙/狝剃。铲除;剿灭。
- 獮 xiǎn
- 古代称秋天出猎 ———— 春蒐,夏苗,秋狝,冬狩
- 夺去生命,处死、弄死。———— 白日未及移其晷,已狝其什七八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
言之了了
- 文言短语, “说得清楚明白,一听就懂”,通常用来称赞别人表达清晰、逻辑分明。言:说、表达。之:代词,指代所说的内容。了了:清楚、明白(如“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”中的“了了”也是此意)
- 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 了了,聪慧
- 確是游過外洋,見多識廣,故言之了了
皮里阳秋 得鱼忘筌 衣轻乘肥
- 原为“皮里春秋”,因避晋简文帝母郑后(名阿春)讳而改为“皮里阳秋”。意为肚子里有《春秋》,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,形容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
- “胸中褒贬,曰皮里阳秋。
- 本回依事直書,而夾縫中屢寓貶筆,是固所謂皮裡陽秋者耶。
- 筌:(quán捕鱼用的竹器)原意是领会精神实质的人,无须再用语言来交谈,现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;在句中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也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、背弃根本;含贬义。
-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” 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富贵奢华。
爿
- pán
- 劈开的成片的木柴。
- 量词,指商店、田地、工厂等:一~商店。一~水田。
艽野尘梦
童騃
- ái 痴呆、愚笨的样子。童騃,由于年纪小而无知
- 如:「痴𫘤」、「愚𫘤」。《汉书·卷四五·息夫躬传》:「外有直项之名,内实𫘤不晓政事。」
- 入藏川军,多募自市井无赖。军官又多为凤凰山训练之学生,缺乏治军经验,加以钟颖童騃轻佻,但以宽厚博人和,故其军纪极恶
臧否
臧否是书面用语,有褒贬、评比、评定、评价、评介、评论等意思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等均有记载。
“陟”意为提拔,“罚”指惩罚,“臧”表示善或褒扬,“否”则指恶或贬斥。
余与管带随陈统带送至德摩山下,钟颖召余等入室坐,愤然曰:“吾不能臧人物,而谬托腹心于彼,今竟为所乘矣。”
積澱
- 积淀
有泰日记
在外务部早飰旋至那桐公所
- 飰 fàn 「飯 」的異體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