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超棒

念兹在兹

  • 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,表示对某件事情的持续关注和重视,无论时间如何流逝,都不曾忘记或松懈‌
  • 成语中的“念”表示思念,“兹”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或情境,“在兹”则强调这种思念或关注是持续不断的,始终在心头萦绕。因此,“念兹在兹”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‌
  •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某事、某人或某种理念、责任等有着持续的关注和重视。
  • 海天在望,怀卿倍切,念兹在兹,不尽依依
  • 星月同辉,念汝情长,朝思暮想,满是拳拳

歌词解析

吹梦到西洲

  • nuò
  • 握,持,拿着:~管(执笔)。
  • 按下。压抑
    • 《文选·左思·魏都赋》:「搦秦起魏,威振八蕃。」
  • 挑惹、挑衅。
    • 「搦战」、「单搦」。
    • 《薛仁贵征辽事略》:「跃马横鎗搦众官百姓。」
    • 又下将战书来,搦俺十八路诸侯相持。——元·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

庄子《齐物论》中提到天籁、地籁、人籁。

其中人籁是人发出的声音,地籁是风吹大地孔窍发出的声音,天籁是风吹万物发出的声音。天籁与地籁看似都是风吹孔窍的声音,应如何区分和理解?

天籁是万物依其自然本性自发产生的声音,无需外力作用;地籁则需依赖风与孔窍的外在条件。天籁体现“自然无为”,地籁体现“有待而然”。

  1. 人籁:明确由人主动制造(如吹奏乐器),依赖人为技巧。
  2. 地籁:风吹大地孔窍发声,需“风”的外力与“孔窍”的特定结构,属被动响应。
  3. 天籁:万物本性自然发声(如风吹山林、流水鸟鸣),无需特定外力或条件,强调自发性和内在规律。

庄子通过区分三者,揭示“天籁”代表道法自然的境界,超越地籁的“有待”和人籁的“人为”,体现万物自生自化的本质。

支颐

支頤 释义:以手托下巴,

西藏通史

熬茶

  • 指旧时喇嘛教信徒向寺庙布施酥油茶及金钱等物

跳梁

  • 跳跳蹦蹦,多用来形容跋扈,猖獗,也作跳踉。
  • 任何跳梁的行为在正义的审判面前都将无所遁形,最终受到应有的惩罚。
  • 并查抄了噶伦第班达的家产,跳梁之状日益显著。

穀旦

  • 指的是吉日,好日子。“穀”做“好,善”的字义时不简化为“谷”,“穀”做粮食义时才简化为“谷” ,譬如“稻穀”简化为“稻谷”

清和月

  • 农历四月的别称
  • 光绪二十七年清和月

清和节

  • 古代“清和”之意,一为清静平和,多形容国家升平景象或人的性情;二指天气清明和暖。
  • 南朝谢灵运诗云:“首夏尤清和,芳草亦未歇”。 清和不是节日,指暮春初夏天气,即农历三月和四月(农历夏季的第一个月)的天气情况

儘先补用

  • “儘先补用”是清代官制中的一种任用制度,主要用于官员的选拔和补缺。具体含义如下:
    • 儘先:表示优先考虑或优先任用。
    • 补用:指在官员职位出现空缺时,按照规定程序补缺任用。
  • 具体解释:
    • 背景:清代官员的任用有严格的制度和程序,官员职位出现空缺时,需要按照资历、功绩等因素依次补缺。
    • 儘先补用:即在一定条件下,某位官员可以优先于其他人被补用到某个职位上。这通常是因为该官员有特殊的功绩、资历或其他优待条件。

国榷

国榷

  • “国”指明朝,“榷”意为商讨、考订,即“对国史的严谨考据”。

枣林杂俎

  • “杂俎”:源自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,意为“杂录”“杂记”,指内容广博、不拘一格。